農民在哪里農技追到哪里——中化集團全方位服務現代農業(yè)紀實 |
時間:2013-10-12 來源:光明日報 視力保護色: |
秋天,果實成熟的季節(jié)。在甘肅省張掖市郊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里,莊稼還未收獲,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的農技員已經早早來到田間,指導農民如何制種了。 現代農業(yè)的重要特征就是通過規(guī)模化經營帶來規(guī)模化效益。中化集團所屬中種公司采取“制種企業(yè)+流轉基地+農業(yè)合作組織+農戶”的制種生產新模式,在甘肅張掖打造高標準的國家級玉米精品制種基地,使農民收入顯著提升,種子質量明顯改善,產量規(guī)模化效益逐步顯現。 實現土地流轉之后,中種公司協助村委會組建農民合作組織,將農戶返聘回來,從事制種的田間作業(yè),讓農民成了“產業(yè)工人”,就有了租金和勞動收入兩大收入來源保障。 在張掖的玉米基地,50歲的黨寨鎮(zhèn)三十里店村村民秦彪告訴記者:“以前種一畝地也就落個七八百元,但現在公司通過反租的方式,將流轉土地承攬給制種大戶,現在光地租一畝就有1060元。” 中化集團下屬中化化肥日前在全國最大的大蒜主產區(qū)—濟寧金鄉(xiāng)縣舉辦了一場主題為“健康、優(yōu)質、高產”的中化化肥套餐技術服務大型現場觀摩會。經現場測產,示范田畝產高達2181.8公斤,平均比常規(guī)種植增產500公斤,打破了近年來當地大蒜畝產難超1500公斤的瓶頸。 奧秘究竟在哪里?“關鍵是肥料好,新開發(fā)的化肥新品使作物產量和品種質量顯著提高。”現場一位從事果品種植的農場主向記者表示。 通過改進傳統(tǒng)產品,中化化肥先后開發(fā)出有機肥、新型緩釋長效肥、綠色高效創(chuàng)制農藥等新品,不僅能顯著解決土壤板結、酸化和農殘超標等土壤問題,大幅提高農資產品利用率,同時有效減少了化肥和農藥因揮發(fā)造成的損失,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。 “水稻目前的生產態(tài)勢是怎樣的?”“如何選擇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時間?”“如何正確使用防控藥劑?”……8月上旬,正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關鍵時期,中化集團下屬中化農化公司創(chuàng)辦的公益性農化服務機構“中化植物醫(yī)院”在安徽壽縣開展了第二期農民培訓植保班授課活動及5次專家坐診活動,現場講解這些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關鍵問題,以解農民“燃眉之急”。 現代農業(yè)要求農民具備較高的農業(yè)綜合素質。針對我國當前農民的種植知識水平和現狀,中化化肥從2011年承辦農業(yè)部農民田間學校開始,已陸續(xù)在四川、河南、新疆等20多個省(區(qū))開辦了100多所農民田間學校,直接培訓農民超過1萬人,間接受益農戶達到30萬戶以上。 農民在哪里,技術就到哪里。“只有心系農民、服務農民、讓農民得實惠,中化作為一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(yè)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。”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表示。 記者:溫源 http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13-10/12/nw.D110000gmrb_20131012_3-02.ht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