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民日報》關注赤峰阿魯科爾沁旗“摘帽不摘責任”:鍛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|
時間:2020-05-19 來源:人民日報 視力保護色: |
5月,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,草原春正濃,鮮花盛開、牛羊遍野,一派勃勃生機。今年3月4日,內蒙古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正式宣布阿魯科爾沁旗退出國家級貧困旗縣序列,脫貧“摘帽”后,如何鞏固脫貧成果,剩余人口如何脫貧,成為了當地面臨的重要考驗。 47歲的蒙古族漢子謝立軍,在烏和日朝魯嘎查當駐村第一書記,已整整兩個年頭。前段時間,為防控疫情,他每日都要堅守在嘎查一線設卡檢查、為牧民采買生活物資。如今,他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在疫情形勢整體趨穩(wěn)向好后,第一時間對貧困戶、邊緣戶進行全面摸底排查,走訪入戶,詢問近期生活情況,排查收入變化、勞動能力、健康狀況以及幫扶舉措落實情況等。 “鞏固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果,是我們第一書記的重要責任。全嘎查牧民132戶298人,貧困戶原有37戶97人,目前只剩1戶1人因病還未脫貧,我們計劃在今年6月底實現全嘎查脫貧。”說話間,謝立軍來到脫貧戶呼呢斯圖家中,詳細了解他家疫情期間的生產生活情況。 前些年生活困難的呼呢斯圖,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,于2018年脫了貧,脫貧后他依舊享受政策,2019年還通過扶貧項目購買了5頭牛。“謝書記和駐村干部還經常主動到家里了解情況,幫我解決困難,去年蓋牛棚預算7000元,他幫我協調后省了近一半的錢,真是太感謝他們了。”呼呢斯圖笑道。通過發(fā)展養(yǎng)殖業(yè),加上他還會些瓦匠活,一年能收入兩三萬元,脫貧后穩(wěn)定增收不成問題。 在謝立軍看來,只有壯大嘎查集體經濟產業(yè),才能讓牧民們享受產業(yè)發(fā)展帶來的紅利。為此,去年他和嘎查“兩委”成員精心制定了重點人員幫扶計劃,開展絨山羊產業(yè)化養(yǎng)殖,成立了由支部書記負責的絨山羊養(yǎng)殖合作社,采取“黨支部+合作社+貧困戶”模式,將購入的基礎絨山羊承包托養(yǎng)給合作社,合作社用工時優(yōu)先考慮雇傭有養(yǎng)殖經驗的脫貧戶。 “目前我們有存欄絨山羊200多只,未來擴大投資生產后,年收入能達十多萬元,通過黨支部引領產業(yè)發(fā)展,我們將合作社收益的40%以上用于建立防貧減貧機制支出和嘎查集體經濟發(fā)展公益事業(yè),即使將來我離開這個崗位,也能確保脫貧戶不返貧,帶動農牧民共同脫貧致富。”謝立軍告訴記者。 扶貧干部繼續(xù)堅守崗位,保證了扶貧工作的連續(xù)性和有效性。31歲的郝西康,于去年8月擔任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派駐阿魯科爾沁旗新平村的第一書記。他與駐村工作隊員們同吃住,共堅守,家住沈陽的他,近一年只回過家兩次,把全部身心都傾注在了村里的脫貧攻堅工作上。 該村56歲的郭亞叢是2016年的脫貧戶,“考慮到該戶收入水平較低,存在返貧風險的實際,我們?yōu)槠渲贫藢iT的幫扶措施。”郝西康說道。他通過多次入戶走訪和召開村民代表會議,決定聘請郭亞叢為村上“保潔員”,年工資收入9360元,加上去年9600多元的政策性補貼,確保了郭亞叢收入持續(xù)穩(wěn)定。 新平村家家戶戶庭院很大,郝西康他們經過入戶走訪、外出考察,最終決定今年先發(fā)展50戶的庭院經濟,種植市場需求量大、收益高的紅干椒。“以前種玉米,辛苦一年一畝地也就收入500多元,改種紅干椒后,平均每畝地能多掙一千多元。”郝西康介紹。3月下旬,他還聯系了農資公司,為種植戶提供紅干椒的種子、化肥和農藥,并簽定了以不低于市場價回收紅干椒的合同,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。 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帶領村民們用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,是我們所有駐村干部共同的責任和使命,不獲全勝絕不收兵。”郝西康語氣堅定。 “為使駐村干部真正沉下身子、住在村子,我們?yōu)樗旭v村工作隊租住了村民閑置的獨立院落,集辦公、食宿于一院,方便群眾來訪,所有駐村之家全部懸掛隊旗,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嘎查村內和群眾心中。”旗委副書記魏二利表示,“同時嚴格執(zhí)行駐村干部每周‘4天3夜’住村、幫扶干部每月入戶走訪至少2次的工作紀律,著力鍛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隊。” “我們每年給予每個工作隊專項經費1萬元,旗直干部每人每天補貼100元,在學習生活上給予駐村干部關注關愛,優(yōu)化駐地環(huán)境,保障駐村干部安心安業(yè)。”旗委組織部副部長朝倫巴根說。2019年以來,全旗扶貧一線提拔重用干部達117名,通過駐村一線更好地歷練干部、發(fā)現干部、使用干部。 旗扶貧辦主任許峰表示,該旗還立足村情實際,發(fā)揮黨支部主體作用,積極謀劃嘎查村集體經濟項目,健全防止返貧機制,利用整合資金2.48億元,建設壯大集體經濟項目70個,2019年底,每個嘎查村年集體經濟收入穩(wěn)定在5萬元以上。同時,圍繞草畜一體化、民族手工藝、特色種養(yǎng)殖等優(yōu)勢產業(yè),在農村牧區(qū)領域建立黨建聯合體33個,打造融合黨建紅色風景線3條,覆蓋167個嘎查村、3000余戶農牧戶,黨組織引領發(fā)展能力顯著增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