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行動驗證原則文/郭立琦 |
《原則》 (美)瑞·達利歐(Ray Dalio)著 劉波 / 綦相 譯 出版時間:2018年1月 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 書中充滿著理性樂觀主義,在實踐中,即便“不確定”是世間唯一能確定的事,也能通過運用原則找到最佳路徑。
有沒有必然的成功? 在瑞·達利歐看來,答案是肯定的。作為當(dāng)今世界頂級投資家之一、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(chuàng)始人,他在自己的著作《原則》中開宗明義,表示“擁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則,你就擁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秘訣。” 瑞·達利歐在書中將其“原則”分為生活和工作兩大部分。在論述這兩部分之前,他回顧了自己如何在與市場的反復(fù)博弈中逐步成長為“投資界的史蒂夫·喬布斯”的歷程,其關(guān)鍵所在就是將原則轉(zhuǎn)變成“人生算法”用于決策,形成了處理生活、工作中不同層級問題的基本準(zhǔn)則。 在生活原則部分,他認為要遵照目標(biāo)—問題—診斷—方案—踐行的五步流程原則,同時需保持頭腦的極度開放,擁有理解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換位思考、正視自身弱點以及不斷進化自我的能力。所謂“不進化就死亡”,瑞·達利歐相信: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。 在工作原則部分,瑞·達利歐提出,首先要有“組織即機器”的意識,雖然“組織”這部機器是由非機械性的文化和人構(gòu)成,但瑞·達利歐認為,恰恰因為這種非機械性,才更需要有明確原則來推動或激發(fā)出組織的生命活力。另一方面,瑞·達利歐更重視組織與個體之間的共振,認為“任何組織或機構(gòu),若想正常運轉(zhuǎn),其工作原則必須與其成員的生活原則相契合。”換句話說,要找到對的人,促使他在對的位置上創(chuàng)造出最大價值并獲得滿足感。 《原則》一書中充滿著理性樂觀主義。在實踐中,即便“不確定”是世間唯一能確定的事,也能通過運用原則找到最佳路徑;即便失敗令人痛苦到絕望,仍然可以借助反思原則,從中找到快樂和進步的源泉。 從本質(zhì)上看,瑞·達利歐的《原則》和杰克·韋爾奇的《贏》、詹姆斯·C·柯林斯的《基業(yè)常青》有異曲同工之妙,其中講述的道理并不艱深,也很容易獲得認同感,但關(guān)鍵是如何行動?這也是《原則》一書中貫徹始終的理念:用行動驗證原則。瑞·達利歐的所有原則,無一不是基于實踐性及可操作性。 此外,瑞·達利歐在書中專門強調(diào)了心理科學(xué)和腦神經(jīng)學(xué)的重要性,對了解“人”本身的重視,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,讓他的原則擁有著人性而非高不可攀的神性,就像他文中引用的榮格名言,“除非你意識到你的潛意識,否則潛意識將主導(dǎo)你的人生,而你將其稱為命運。”這一系列特點都讓《原則》展露出不同于一般成功學(xué)的人文主義關(guān)懷。 瑞·達利歐追求可控、精確和邊界,拒絕感性、情緒和盲目,他的人生也因此呈現(xiàn)出一種巨大的邏輯美感。在瑞·達利歐看來,雖然每個人對于成功的定義不同,但任何成功都是一系列因果之后的必然結(jié)果,它們并不代表完美和結(jié)束,而是向至善至美的不斷趨近,人生也因此被賦予了更為宏大的意義。 |